- 侯慈秀;张学文;
自王安石的诗歌在高丽末期传入朝鲜半岛后,朝鲜各时期的诗话著作都展现了王安石的创作风貌。朝鲜诗人主要从风格、体裁、语言等方面诠释王安石诗歌,他们从深婉不迫、精巧有意味、自然清新等方面肯定了王安石诗歌创作对宋诗的创新与超越,也从巧语为诗、议论故实等方面对王安石诗歌创作提出了批评与质疑。在对王安石诗歌进行深度掘进和理性衡鉴的过程中,朝鲜诗人也流露出其诗歌审美倾向与对诗学价值的选择。
2025年02期 v.43;No.207 38-4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44K] [下载次数:0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 - 许琳;
20世纪初,西方现代科技大量传入中国社会,“科学救国”思潮迅速掀起,晚清时期,一些小说作家对科学描绘有着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,但是,由于时代背景复杂、作家普遍缺乏良好的科学素养等原因,原本探求新知的科学精神产生了偏移。在晚清小说中,科学不再单纯以理性、实证的面貌出现,而展现出政治议论色彩浓郁、富有玄幻色彩、灵魂与物质融合的特点。科学在晚清小说中的变形,既是时人感时忧国的心境显露,又体现了晚清小说在思想层面初步具备现代性萌芽。
2025年02期 v.43;No.207 44-4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32K] [下载次数:0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 - 魏宏瑞;刘欣;
班宇的小说通过篇名与人物的双重隐喻,再现了东北工业转型期的创伤记忆,书写了小人物的命运沉浮。借助隐喻叙事,班宇将多义化的个体经验与对底层人物的关注转化为集体记忆,同时以“越冬精神”为内核重现历史细节,在文本裂隙中重塑底层人民的精神尊严,为当代东北书写提供了新的美学范式。
2025年02期 v.43;No.207 49-5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29K] [下载次数:0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 - 吴莉莉;
毕飞宇在其长篇小说《欢迎来到人间》中延续拯救与救赎的小说母题,构筑了“白衣天使”傅睿的生命场域,串联起个体的精神痛楚与现代社会的时代阵痛。作品以傅睿为中心集聚起复杂的人际关系网,在傅睿与世间他者互为镜像的过程中,呈现其精神世界不断走向迷失的人生境遇,在此基础上凸显拯救与救赎的社会意义。当好儿子、好丈夫、好医生的面具滑落之后,“优绩主义者”傅睿的“神性”质素消退,由“神”复归至“人”,从施救方变为被救方,重新获得了“人性”,最终实现了与残缺人间的和解。
2025年02期 v.43;No.207 54-5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31K] [下载次数:0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 - 万彤彤;
20世纪80年代前后,中国大陆新时期文学逐渐进入马华文坛的视野。《蕉风》作为东南亚备受瞩目的华文纯文学刊物,借新时期诗歌的影响助推马华现代诗歌的再出发,同时积极接纳新时期文学成果,凸显了马华小说在主题深化与形式革新两方面的美学追求。此外,《蕉风》通过介绍新时期文学的相关书籍、刊发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论文等途径,进一步实现了与新时期文学的双向交流,推进了马华文学系统的架构与完善。
2025年02期 v.43;No.207 64-70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59K] [下载次数:0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