恽代英与《阶级争斗》的翻译Yun Daiying and the Translation of Class Struggle
朱倩霆
摘要(Abstract):
1891年,德国社会民主党起草并通过了《爱尔福特纲领》。为扩大纲领的影响力,德国社会民主党主要领导人考茨基针对纲领的难点、要点撰写了《爱尔福特纲领解说》。1920年,恽代英受陈独秀委托翻译《爱尔福特纲领解说》,译作以《阶级争斗》为名。《阶级争斗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介绍阶级斗争观的书籍,它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。恽代英等人受其影响,从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恽代英;《阶级争斗》;翻译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2021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支持课题“伟大建党精神融入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’课研究”(BJSZ2021ZC24)
作者(Author): 朱倩霆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[1]考茨基.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[M].叶至,译.北京:读书·生活·新知三联书店,1973:16.
- [2]唐宝林,林茂生.陈独秀年谱[M].上海:人民出版社,1988:111-112.
- [3]恽代英.恽代英全集:第九卷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14.
- [4]李良明,钟德涛.恽代英年谱[M].武汉: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6.
- [5]胡治熙.缅怀恽师[M]||人民出版社编辑部.回忆恽代英.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15.
- [6]刘辉.《爱尔福特纲领》及考茨基的“解说”在华早期传播与中共的关系[J].中共党史研究,2015(10):53-63.
- [7]BOHN W.The class struggle:Erfurt program commentary[M].Chicago:Charles H Kerr&Company,1910.
- [8]恽代英.恽代英全集:第四卷.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14.
- [9]李博.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[M].赵倩,王草,葛平竹,译.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板社,2003:253.
- [10]新青年社编辑部.新青年丛书[N].新青年,1921-01-01(05).
- [11]新青年社编辑部.新青年丛书出版广告[N].新青年,1921-08-01(04).
- [12]黄克诚.黄克诚自述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4:17.
- [13]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.湖北省志:新闻出版(下)[M].武汉:湖北人民出版社,1995:46.
- [14]恽代英.致王光祈[M]||恽代英.恽代英全集:第三卷.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14:101.
- [15]曾宪林.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武汉早期的传播:李伯刚同志的谈话摘记[M]||胡水华,张帆.中国共产党湖北早期组织(下)[M].北京:中共党史出版社,2016:690.
- [16]李良明.施洋[M].北京:中国工人出版社,2014:36.
- [17]阳翰笙.照耀我革命征途的第一盏明灯[M]||阳翰笙.阳翰笙选集:第5卷.成都:四川文艺出版社,1989.
- [18]恩格斯.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[M]||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林著作编译局.马克思恩格斯选集:第一卷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5:484.